8月29日,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開館儀式在劍川舉行。副省長李瑪琳宣布開館,州委書記楊國宗,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崔唯航分別致辭??h委書記李增堂主持開館儀式。
楊國宗指出,大理是中國歷史上文明發生較早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較早的地區之一,是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在唐宋時的南詔、大理國時期,南方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實現了互聯互通,大理一度成為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處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發展成為南亞東南亞的區域中心城市。劍川縣是云南“青銅文化”和“稻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秦漢之際,就已成為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交匯地。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的建成開館,為大理新增了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的文化新地標及民族文化記憶工程,是大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我們將倍加珍惜這筆難得的歷史文化財富,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管理好、運營好這座研究南方絲綢之路歷史沿革的重要寶庫,全力打造展示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精華的重要窗口。同時將以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建成開館為契機,圍繞建設“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游名城”的目標定位,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帶,充分挖掘大理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精心謀劃全州方志館群建設格局,努力把大理建設成為“方志事業大州”“方志文化名州”和“方志館標準化建設示范州”,進一步傳承與弘揚“絲路精神”,共同讓這條跨越千年的南方絲綢之路再現昔日的輝煌。
崔唯航指出,國家方志館分館建設是中指組及其辦公室積極探索方志館建設新路徑的有益嘗試。各個分館是國家方志館的必要補充與有益延伸,建設分館旨在擴大國家方志館的輻射力與影響力,引領全國方志館建設工作,推動方志館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南絲路分館是中指組批復的第6個國家方志館分館,也是迄今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已落成的分館,從項目申報、立項、調研考察、展館布展,順利試運行,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南絲路分館必將在展示傳播方志文化、絲路文明中發揮重要作用,還會成為中國與絲路沿線南亞、東南亞國家友好交往,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中指組及其辦公室將一如既往繼續支持南絲路分館建設,推廣南絲路分館建設經驗,努力將南絲路分館打造成方志館建設的標桿。希望南絲路分館抓住機遇,勇于創新,推進文明交流互鑒,記錄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李增堂代表中共劍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全縣18萬各族群眾,向參加開館儀式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情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李增堂指出,劍川位于大理州、麗江市和怒江州交界處,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云南文明之源、南詔石窟勝地、中國木雕之鄉、白族文化寶庫、滇西革命搖籃、生態旅游樂土”六張名片著稱。近年來,在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以及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劍川縣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落戶劍川,劍川縣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布展、高效率推進的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項目于今年5月17日通過了國家驗收,進入試運行階段。為劍川文化旅游產業增添了新元素,打造了新地標,提升了劍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開館儀式上還進行了獨具劍川特色的文藝演出。
省政府副秘書長彭耀民,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趙增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秋霖,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楊瑜,州政府一級巡視員吉向陽,州政協副主席雷家彬,縣委副書記、縣長張韜等領導出席儀式。國家方志館及各分館負責人;南方絲綢之路沿線各省、市地方志辦負責人;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云南大學、大理大學、云南云橋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相關學者、專家,優秀論文作者代表;云南省各州、市地方志辦負責人;大理州推進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縣市政府分管領導、地方志辦負責人;新聞媒體;劍川縣四班子主要領導、分管聯系領導,縣直各部門負責人及部分群眾代表參加了開館儀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